解密 JMV 内存区域 堆

2年前 (2022) 程序员胖胖胖虎阿
328 0 0

堆是JVM中相当核心的内容,因为堆是JVM中管理的最大一块内存区域,大部分的GC也发生在堆区,那接下来就让我们深入地探究一下JVM中的堆结构。

需要明确,一个JVM实例只存在一个堆内存,堆区在JVM启动的时候就被创建,其空间大小也被确定下来,但堆空间的大小是可以通过JVM参数调节的,所有的线程共享堆。

堆的内存结构

因为堆是垃圾回收的重点区域,现代垃圾回收器大部分都基于分代收集理论设计,所以将堆空间分为:

  1. Young Generation Space(新生代)

  2. Old Generation Space(老年代)

  3. Perm Space(永久代)- 永久代是方法区的一个实现(只有HotSpot JVM才有永久代),事实上方法区是逻辑独立的,即:从逻辑上来说,方法区是在堆的外面的

其中新生代又可细分为:

  1. Eden(伊甸园区)

  2. Survivor(幸存区)

解密 JMV 内存区域 堆

从JDK1.8开始,JVM规范摒弃了方法区的概念,取而代之的是Meta Space(元空间),使用的是物理内

存。

解密 JMV 内存区域 堆

通过两个JVM参数可以设置堆的初始内存和最大内存:

  • -Xms:设置堆的初始内存

  • -Xmx:设置堆的最大内存

我们可以先来看看自己的JVM分配的堆内存情况:

public static void main(String[] args) {
    // 获取堆空间的内存总量
    long totalMemory = Runtime.getRuntime().totalMemory() / 1024 / 1024;
    // 获取堆空间试图使用的最大内存
    long maxMemory = Runtime.getRuntime().maxMemory() / 1024 / 1024;
    System.out.println(totalMemory + "M");
    System.out.println(maxMemory + "M");
}

运行结果:

123M
1799M

默认情况下堆的初始内存大小是物理内存的64分之一,而最大内存大小是物理内存的四分之一,但是会发现,物理内存(8G)的四分之一应该是2G才对,而堆的最大内存空间并没有到达2G,这个问题我们留到后面解决,先来设置一下堆的内存大小:

解密 JMV 内存区域 堆

在VM options中填入 -Xms600m -Xmx600m ,若是找不到VM options,则点击右上角的Modify options,并勾选Add VM options,此时重新运行程序,结果为:

575M
575M

接下来我们来详细地分析一下堆的内存分配情况,打开cmd窗口,输入 jps 指令可以查看当前正在运行的Java程序,所以改造一下刚才的程序:

public static void main(String[] args) {
    while (true){

    }
}
一直让它运行着,然后输入
jps
 :
C:\Users\Administrator>jps
1860 TestDemo
10664 Jps
2568 Launcher
8200

这样便查询到了TestDemo程序的进程id,然后通过该id查询内存分配情况,输入 jstat -gc 1860 :

解密 JMV 内存区域 堆

这里的S0C即为第一块幸存区的总内存,S1C为第二块幸存区的总内存,S0U为第一块幸存区使用的内存,那么S1U就是第二块幸存区使用的内存,后面的参数同理,我们将这些区域的总量相加 25600 + 25600 + 153600 + 409600 = 614400 ,对它除以1024就得到600M,这与我们之前设置的虚拟机参数就对应上了,但还是无法解释通过Runtime实例获取的内存总量不足600M的问题。 

原来,堆中的两块幸存区是不会被同时使用的,这涉及到垃圾收集中的复制算法,该算法总是使用其中一块幸存区空间,当伊甸园区和该幸存区空间满了以后,会触发一次GC,将还存活的对象复制到另一块幸存区上,然后将之前的空间直接清除。 

当我们减去其中一个幸存区的内存:
614400 - 25600 = 58800
 ,对其除以1024,得到575M,这就是为什么程序的运行结果是575M的原因了。


我们也可以使用JVM参数
-XX:+PrintGCDetails
 来查看内存的详细信息:

解密 JMV 内存区域 堆

记得把死循环删掉再运行程序,否则就看不到输出结果了:

Heap
 PSYoungGen total 179200K, used 9216K [0x00000000f3800000, 0x0000000100000000, 0x0000000100000000)
  eden space 153600K, 6% used [0x00000000f3800000,0x00000000f41001a0,0x00000000fce00000)
  from space 25600K, 0% used [0x00000000fe700000,0x00000000fe700000,0x0000000100000000)
  to space 25600K, 0% used [0x00000000fce00000,0x00000000fce00000,0x00000000fe700000)
 ParOldGen total 409600K, used 0K [0x00000000da800000, 0x00000000f3800000, 0x00000000f3800000)
  object space 409600K, 0% used [0x00000000da800000,0x00000000da800000,0x00000000f3800000)
 Metaspace used 3442K, capacity 4496K, committed 4864K, reserved 1056768K
  class space used 376K, capacity 388K, committed 512K, reserved 1048576K

这里的from和to就是两块幸存区的空间。

堆空间最常见的错误就是 OutOfMemoryError ,我们可以写一段程序来产生这个错误:

public class TestDemo {

    public static void main(String[] args) {
        List<User> list = new ArrayList<>();
        while (true) {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User user = new User();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list.add(user);
        }
    }
}

class User {
    private byte[] bytes;

    public User() {
        bytes = new byte[1024 * 1024];
    }
}


运行片刻程序就报错了:
Exception in thread "main" java.lang.OutOfMemoryError: Java heap space
    at com.wwj.jvm.User.(TestDemo.java:21)
    at com.wwj.jvm.TestDemo.main(TestDemo.java:11)

这里介绍一款JDK提供的工具,通过它可以更直观地看到堆中的内存分配及变化:

解密 JMV 内存区域 堆

在其bin目录下有一个jvisualvm.exe的可执行文件,我们直接双击打开它,为了不使程序那么快地结束,在程序中加一个延迟方法:

public static void main(String[] args) {
    List<User> list = new ArrayList<>();
    while (true) {
        try {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Thread.sleep(1000);
        } catch (InterruptedException e) {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e.printStackTrace();
        }
        User user = new User();
        list.add(user);
    }
}

将程序重新运行起来,然后查看jvisualvm工具:

解密 JMV 内存区域 堆

在下面的视图中,我们能够清楚地观察到堆中各部分内存的动态变化情况:

解密 JMV 内存区域 堆

新生代与老年代

存储在JVM中的Java对象大体可分为两类:

  1. 生命周期较短的瞬时对象,这类对象的创建和死亡都非常迅速

  2. 生命周期很长的对象,某些对象甚至能够存活到JVM的生命结束

为此,堆空间才被分为新生代和老年代,并将生命周期很短的对象放在新生代,将生命周期很长的对象放在老年代,因为在每次GC时,垃圾回收器都会去判断当前对象是否可以被回收,而这些生命周期很长的对象每次都被垃圾回收器扫描,但每次都不回收,故而可以将这些对象放在老年代,并减少对老年代的GC次数,从而将GC的重心放在新生代上。 

通过这两个区域对象的生命周期不同,也可以设置不同的垃圾回收算法,比如对新生代中的对象采用复制算法,因为该区域的对象生命周期短,消亡快,所以当发生GC时并不会存在太多存活的对象,而对老年代则采用标记-清除算法,关于垃圾回收的具体内容在后面还会重点介绍。

下面通过一个程序来分析一下新生代与老年代的内存占比:

public class TestDemo {

    public static void main(String[] args) {
        while (true){

        }
    }
}

将堆的内存空间设置一下 -Xms600m -Xmx600m ,查看可视化界面:

解密 JMV 内存区域 堆

新生代的内存空间为 150 + 25 +25 = 200 ,所以新生代与老年代内存空间的默认比例为 1:2 ,我们可以通过虚拟机参数来修改比例:

-XX:NewRatio=3

此时表示新生代占1,老年代占3,新生代是老年代内存空间的三分之一。而Eden区和两个Survivor区的内存空间占比默认为:8:1:1 ,也可以通过虚拟机参数修改:

-XX:SurvivorRatio=6

此时比例会被修改为 6:1:1 。

需要了解:几乎所有的Java对象都是在Eden区被创建出来的,那么有例外情况吗?当然有,如果创建的对象所需内存非常大,以至于Eden区根本放不下,那么该对象就会直接在老年代创建。

对象创建过程

对象的创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,它的具体流程如下:

  1. 创建的对象首先存放在Eden区

  2. 当Eden区的空间满了以后,此时创建对象便会触发GC(Minor GC),将Eden区中存活的对象放入幸存区,然后清除Eden区

  3. 当触发Eden区的GC时,会将Eden区中还存活的对象放入幸存区S0

  4. 当Eden区满了再次触发GC时,会将Eden区中存活的对象和幸存者S0中仍然存活的对象放入幸存区S1

  5. 若再一次触发Eden区的GC,则将存活的对象又重新放回幸存区S0,依次循环

  6. 存活的对象被放入幸存区一次,年龄就会加1,当对象的年龄到达15岁时,该对象就会被晋升到老年代

注意在这个过程中,只有Eden区满时才会触发GC,此时垃圾回收器会对Eden区和Survivor区进行清理,Survivor区满并不会触发GC,而且GC完成后,Eden区是一个空的状态。当要创建的对象内存超过Eden区空间时,该对象会被直接晋升到老年代,若是老年代仍然放不下,则触发一次在老年代的GC(Full GC),如果GC完成后还是放不下,则出现 OutOfMemoryError: Java heap space 错误。

接下来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垃圾回收类型,大体可分为两类:

  1. 部分收集(Partial GC)

  2. 整堆收集(Full GC)——针对整个堆结构和方法区的垃圾回收

其中部分收集又分为:

  1. 新生代收集(Minor GC / Young GC)——针对新生代的垃圾回收

  2. 老年代收集(Major GC / Old GC)——针对老年代的垃圾回收

  3. 混合收集(Mixed GC)——针对整个新生代以及部分老年代的垃圾回收

前面也提到了,对于Minor GC,只有当新生代中的Eden区满时才会触发,Survivor区满是不会触发GC的,Minor GC会将Eden区进行清空同时也会回收Survivor区中的垃圾;注意Minor GC会引发STW(Stop The World),即:Minor GC在进行垃圾回收时会暂停其它用户线程,等垃圾回收结束,用户线程才恢复运行。

而对于Major GC,只有当老年代内存不足时才会触发该GC,而通常情况下,Major GC触发之前会伴随着至少一次的Minor GC,这是因为在老年代空间满了之后,会先尝试触发Minor GC,当Minor GC结束后空间仍然不足,则会触发Major GC(但这也并不是绝对的,比如在Parallel Scavenge收集器的收集策略中就有直接进行Major GC的策略选择)。Major GC的速度一般会比Minor GC慢10倍甚至更多,STW的时间也会更长,当Major GC后空间仍然不足时,就会产生 OutOfMemoryError 。

最后是Full GC,它触发的情况有以下五种:

  1. 调用System类的gc()方法,但这只是告诉JVM应该进行GC,并不代表JVM会立马执行Full GC

  2. 老年代内存不足

  3. 方法区内存不足

  4. Minor GC过后进行老年代的平均大小 大于 老年代的可用内存

  5. 由Eden区、From区向To区复制时,对象大小大于To区可用内存,则把该对象晋升到老年代,而老年代也没有足够的内存存放该对象

细心的同学应该发现了,对于两块幸存区,有时候叫它S0和S1,而有时候又叫他们From和To,这是什么情况呢? 

事实上,S0就是From区,S1就是To区,但由于复制-清除算法的过程,它会将第一次Minor GC后存活的对象放入From区,此时To区是空的;当第二次Minor GC时,垃圾回收器会扫描Eden区和From区,并将还存活的对象放入To区,然后清空Eden和From区,此时From区会和To区做一个交换,这样空的From区就会作为下一次GC的To区继续放置存活的对象,即:复制之后有交换,谁空谁就做To区 。 

因为Full GC覆盖的范围比较广,损耗的时间也是比较长的,所以在开发中应该尽量避免Full GC的发生。

下面例举一些堆中常用的设置参数:

  • -XX:+PrintFlagsInitial:查看所有的参数默认值

  • -XX:+PrintFlagsFinal:查看所有的参数最终值

  • -Xms:设置初始堆内存

  • -Xmx:设置最大堆内存

  • -Xmn:设置新生代的内存

  • -XX:NewRatio:配置新生代与老年代在堆结构的占比

  • -XX:SurvivorRatio:配置新生代中Eden区与Survivor区的占比

  • -XX:MaxTenuringThreshold:设置新生代垃圾的最大年龄

  • -XX:+PrintGCDetails:输出GC的详细日志

堆是分配对象存储的唯一选择吗?

说到对象的内存分配,我们理所当然地会认为对象是在堆中分配内存的,那么它是对象存储的唯一选择吗?答案是否定的,它有一种特殊情况,即:如果经过 逃逸分析 后发现,一个对象并没有逃逸出方法的话,那么就可能被优化成栈上分配,这样就无需在堆上分配内存,那么什么又是逃逸分析呢?逃逸分析的基本行为是分析对象的动态作用域:

  1. 当一个对象在方法中被定义后,对象只在方法内部使用,则认为没有发生逃逸

  2. 当一个对象在方法中被定义后,它被外部方法所引用,则认为发生逃逸,例如:作为调用参数传递到其它方法中
public void test(){
 User user = new User();
}
在这样的一个方法中,User对象在方法内部创建,外部方法没有使用到该对象,而且该对象也没有提供给外部访问,因此该对象是没有逃逸出方法的,可以将该对象放在栈上分配内存, 此时它与栈帧共存亡,当创建栈帧后,User对象随着被分配内存,栈帧被压入虚拟机栈,方法调用结束后,栈帧被弹出虚拟机栈,User对象也随之消亡了。
public StringBuffer test(){
 StringBuffer sb = new StringBuffer();
    sb.append("hello");
    sb.append("world");
    return sb;
}

在这段程序中,因为该方法将内部的StringBuffer对象作为返回值提供给外部使用了,所以该对象是发生了逃逸的,那么它就不能放在栈上分配内存,我们可以改进一下这个程序,使其内部对象不发生逃逸:

public String test(){
 StringBuffer sb = new StringBuffer();
    sb.append("hello");
    sb.append("world");
    return sb.toString();
}

但事实上,HotSpot虚拟机并未实现这一点,它是通过 标量替换 的方式来提升性能,意思是:

某些对象可能不需要作为一个连续的内存结构存在也可以被访问,那么对象的部分或全部就可以不存储在堆中,而是存储在栈中

这里我们需要理解两个概念:

  1. 标量:指的是一个无法再被分解的数据,Java中的原始数据就是标量

  2. 聚合量:可以被细分成更小数据的数据称为聚合量,比如Java中的对象

比如:

public static void main(String[] args){
    User user = new User("zhangsan",20);
}

class User{
    private String name;
    private Integer id;
    
    public User(String name,Integer age){
        this.name = name;
        this.age = age;
    }
}

首先对User对象进行逃逸分析,发现该对象并不会发生逃逸,所以我们可以考虑对其进行标量替换,即:将聚合量肢解成标量:

public static void main(String[] args){
    String name = "zhangsan";
    Integer age = 20;
}

此时这些数据就会被放置在栈帧中的局部变量表中,无需考虑GC问题,也就提升了性能。

既然标量替换只是将聚合量替换成了标量,那么对于最开始的问题:堆是不是分配对象存储的唯一选择,答案就是肯定的了,聚合量被替换后已经不是对象了,它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将 "对象" 存储在栈上,注意这个对象打了引号,其实栈上存储的并不是对象,而是对象肢解后的标量,所以对象还是只能存储在堆上,我们只能期待这方面的技术成熟,能够真正实现对象在栈上的存储。

本文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- Java后端(web_resource)。
如有侵权,请联系 support@oschina.cn 删除。
本文参与“OSC源创计划”,欢迎正在阅读的你也加入,一起分享。

版权声明:程序员胖胖胖虎阿 发表于 2022年9月16日 下午10:48。
转载请注明:解密 JMV 内存区域 堆 | 胖虎的工具箱-编程导航

相关文章

暂无评论

暂无评论...